世人皆盼求仁得仁与万事顺遂,迟榕亦非例外。
然,她所想的事业,终究不能免俗。
天色未开,一众雇佣已然煮好了菜肉稀粥,初秋的清晨,天气温凉,粥水热气蒸腾,站在锅炉前不过一刻,额前便已沁出了汗来。
行商之人总有一种天生的迷信,定要在开业式上大放鞭炮,以讨彩头,吴清之早已将诸般琐事安排妥当,谁料,这引火之人,却不是他。
甫一到了善堂檐下,却见数位丝绸锦衣的老爷们负手而立,争相敬贺,随后,数条鞭炮犹如长龙似的,炸出一地的硝烟与粉尘。
咔嚓咔嚓咔嚓,相机复又连拍,报社的记者们得了头条新闻,遂满载而归。
以上人员赶亦不走,请亦多留,一番作弄下来,粥水都快要凉透了。
迟榕怒不可遏,惊讶之余,更感到十分的失望。
吴清之柔声安抚道:“迟榕,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他们总会有这样一个形式。”
“可这里又不是舞厅,我也没有邀请他们!”
于是,只待那一众豪门老爷离去罢,流离失所的难民们方才前来讨粥吃。
难民的数量远远要比迟榕想象中的还要多,她的的确确雇了一两位管事在此监工,但此时此刻,仍是忙得脚不离地。
除此之外,却还有一件要事,至今未结。
那便是聘请医师坐镇之事。
迟榕之初心,定然是选定了宋晓瑗的,怎奈宋大夫大约是不愿女儿外出抛头露面,更不愿义务施诊,于是便拖延着不与回音,直要敷衍过去。
迟榕心中暗自伤神,她正欲吩咐好事务随吴清之离去,谁料,只此之间,却忽然听得一声呼唤远远的传来。
“迟榕——是我来迟了!”
那厢,却见宋晓瑗提着一只木盒,急急的跑向此处。
当是时,宋晓瑗脚下步子还未落稳,迟榕便已然迎上前去,同她抱了个满怀。
“晓瑗,我差点都要以为你不回来了!”
“怎么会呢,治病救人的事情,我是一定要帮你的!”
宋晓瑗一面喘着气,一面含笑着坐了下来,又有言道,“我父亲的确难缠了些,可今天早上,他却不知如何应允我了!”
话毕,遂转向吴清之,敬佩的颔首道,“实在谢过吴少爷,竟有办法能够说服家父。”
吴清之倏然被点到,却是不言不语的点一点头,显出十分的客气。
迟榕于是傻傻的看向他去:“是你?你什么时候又在背后搞小动作了?”
吴清之柔声道:“不过是与宋大夫谈成一笔买卖罢了。”
言罢,复又探出手来,拍一拍迟榕的小脑袋,轻笑,“迟榕,我为你,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正说着,遂在檐下置办起桌椅,直请宋晓瑗落座开诊。
这一批灾民,并非权是城北难民营里偷跑出来的,许多人乃是城外临乡的农户,农田尽毁,家宅坍塌,不得已只得流落至此。
宋晓瑗为他们一一诊脉罢,索性大多数人只是轻微的营养不良,鲜少有风寒患者,于是配下药方,便要告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