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展望未来·日常二三事(二)(明□□ 随便砸别心疼...)(1 / 2)

网上和朱国瑞家都在吵吵闹闹的时候,考古现场正有条不紊地推动着进度。

整活失败的记者继续介绍现场和明太宗故事梗概,以告诉连明太宗都不知道是谁的真·历史小白观众,明太宗这个人在华国历史中的一些故事,和考古明太宗所遇到的困境。

明朝是华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因明朝分了前后期,称前后明,也有研究历史的人也将其分成两个王朝,不过这就和两周两汉和两晋的划分一样,并未成为主流。

明太宗朱标是前明第二个皇帝,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嫡长子。

朱元璋年号洪武,朱标年号洪文,父子俩共同缔造了大明的文武盛世。

其实朱标的儿子,明仁宗朱雄英也延续了盛世。不过大概因为“文武盛世”和“文武大帝”太有名,所以无论现代古代的史学家,都把明仁宗“踢”了出去,和其儿子明高宗组合成了一个“治世”。

“治世”比“盛世”略逊一筹,可见史学家们对明仁宗和明高宗父子二人的统治略有些遗憾。

不过也不怪他们。封建王朝就是这样,头一两代的君王权力很大,个人天赋一般也比较出众,很容易力压国内的反对声音,做出些成绩。后来的继承者就要困于层层权力旋涡中周旋束手束脚。这才有“守业更比创业难”的说法。

总的来说,明仁宗和明高宗纵观历史长河中,也算得上是有能耐有政绩的明君,只是明太|祖和明太宗过分逆天,衬得他们略逊一筹。

明高宗后期脑子一抽,疯狂想要超越祖父,于是好大喜功,连年征战,给国内百姓造成了极大的痛苦,导致了明朝农民起义复起。

明高宗镇压了农民起义之后,明太|祖和明太宗打造的明初君民和谐的盛世,就朝着普通封建王朝统治一路滑落。之后大明就和其他封建王朝的兴衰规律一致,没了让史学家津津乐道的特殊性。

不过后世人倒是对明高宗颇有好感。

后世人不知道当世百姓的苦,只享受了先人留下的遗泽——后世现代华国的疆土是明高宗定下,特别是中原王朝在新疆和西藏设立了行省,推行了屯田和分田,打击极端宗教势力,第一次将新|疆和西|藏完全纳入中央管辖。

明高宗脑子一抽,非要想个法子超越爷爷,还给自己拟定了“圣宗”的称号。虽然这举动为前明挖掘了墓坑,后世华国人还是需要感谢他。

明高宗之后,大明就进入了较为黑暗的中后期。

王朝后期,皇帝必定短命。几个在位加起来不过一年的幼年皇帝登基又退位后,华夏大地陷入一片战火纷飞。

之后因为大明开国之初四位皇帝,给了华夏百姓长达一百五十多年的平静生活,如西汉败落时一样,百姓的呼声让一位大明宗室重新夺回了王位,仍旧定都南京,称明世祖。

明世祖救出被关押的少年“先帝”,那位被剥夺了帝号的少年“先帝”原本将玉玺给了明世祖,并承认明世祖的正统继承权。

但后来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被史学家称为“明废帝”的少年,持剑刺杀明世祖,并在被明世祖斩落时喋血泣鸣。

“你不能违背太|祖太宗对子孙的训令!”

“不能烧掉祖宗的训令!我会诅咒你!你所有的先祖都会诅咒你!”

“你根本不是大明的继承人,你不是!大明已经亡了,已经亡了!”

“先祖,儿孙对不起你们,对不起你们啊!”

然后明废帝挣脱被吓呆的侍卫的手,一头撞死在玉阶上,血浆溅了明世祖一身。

感谢史学家,连这个都敢记录。虽然他写成了“民间荒谬传闻”。

许多官员在此事件后辞官,也悄悄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下了这件事。有些人还将这件事的记录藏在了自己的墓中。

有许多证据证明这一点,史学家当然就确定这件事是真事。

之后明世祖的所作所为,也证明他确实做了亏心事。

他居然大量删改明太|祖和明太宗的记录。后世所存的明实录中,关于这两位皇帝的记录少之又少。特别是明太宗,记录基本被删改得面目全非。

后世史学家研究明太宗的时候十分痛苦,还得去看与明太宗在关系密切的其他国家史书中的记载。

但其他国家的史书……怎么说呢,他们记载历史的时候不太严谨,写明太宗的时候就像是写神话似的。

比如明太宗一岁开始为朱元璋赚钱养家,三岁通读诸子百家开始著书立说,五岁成为朝中众位勋贵老师,还在换牙的时候就守卫洪都、攻取大都、战胜王保保……

洪都不是燕王朱文正、岐阳王李文忠和黔宁王朱文英守的吗?攻取大都不是中山王徐达的功劳吗?战胜王保保难道不是……

咳,战胜王保保确实可能是朱标的功劳。

虽然后明删改的史书中,这一战是其他几个将领的功劳。但根据史学家查验,那几个将领战后都没有封爵,只是得了些赏赐。当时北京城有资格统帅大军出征的,只有朱标。

国外史书太过离奇就罢了,让史学家绝望的是,民间野史更离奇。

前明统治三百余年,印刷机早就发明出来。就算明世祖再怎么想要删改明太宗的过往,甚至连明太宗的将军皇后的事迹都删得一干二净,只留下了民间抹黑的言论,但百姓家中仍旧存着不少歌颂明太宗和昭武皇后的书籍。

另外插一句,昭武皇后并非谥号,而是封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