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二二八章 科技孵化器(1 / 2)

视察完了自主设计自主建设的钢铁厂之后,李永吉又去了一次广德县的110基地,视察了当地的科研人员。

时至今日,110基地已经具备了一个现代大学的规模,整个基地核心一共有6000人左右,平均年龄二十五岁左右,其中四分之二是纯粹的研究人员跟技术人员,四分之一是相关的服务人员,最后的四分之一则是保卫人员。

在110核心基地的外围,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自驻扎有一个主力团的驻军,全加起来就是四个团,相当于一个加强师的规模,使用的武器跟禁卫军一样,哪怕是最基本的列兵,也全都装备了ak47、56自动步枪等自动武器,另外,像夜视仪等先进设备的数目也是全军最多的。

四个团部驻地之间,全部用铁丝网以及壕沟相连,相互之间有游动哨所,还有大量固定暗哨,而在铁丝网外围还布置了大量禁区,里面布置了很多地雷,并插了大量警告牌子,一旦不通过正常途径私自闯入禁区,守军随时可以开枪不说,踩了地雷也只能怨你自己。

总之,在整个110基地周围,早就是化作了一片军事禁区了,不管是本国的民众还是他国的民众,都不准接近禁区。

不过,为了方便给禁区提供物资,让110基地的人跟外界不至于完全脱节,在110基地30公里之外。还特别建立了一个完全军管的物流中转站,实际上类似一个跟外界接触的缓冲地带。

也就是说,要运进110基地的物资。必须现在中转站进行检查与分类,然后再通过军队运入110基地,进入基地后要再进行一次检查,确认没问题后,最后才能到被110基地的服务人员送到目的地。

而像信件之类敏感的东西,更是会先详细查看,确认没问题。会直接送到当事人手中,换言之。在基地里的人,是没有*可言的,所有人都处在严密监控之中。

由于中转站也是禁区,所以从某种程度而言。这个中转站也属于110区的范围之内,只不过不是最核心的地方罢了,时至今日,就连中转站,也已经达到了3000人的规模,可以看做一个小型社区了。

现如今,几乎被刻意孤立的110基地已经完全做到了自给自足,在核心区里的人也早就度过了最初接触各种现代设备的新鲜劲儿,开始在各自导师的带领下。不停的汲取那些几乎取之不尽的科学知识,并以最快的速度蜕变成了一群十九世纪版本的科技宅。

好比说,当李永吉来视察的时候。虽然也安排了迎接活动,但却没有搞什么下跪磕头高呼万岁那一套,而是简单的鞠躬示意,然后就迫不及待的围过来介绍自己正在研发的项目,好为自己的项目争取更多科研设备与耗材。

在这个独立的,类似于大学城的。以科研为主的110基地中,跟大学一样。分成一个个院系,目前一共分四大派,分别是医学系,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这四大系。不同的院系中,都有一两尊大牛坐镇。

比如医学系的总教授是黄宽,数学系院士是李善兰,物理系院士华衡芳,化学系院士徐寿。

院士就是这里的最高头衔了,院士之下,分为教授、副教授、助教、副助教,研究员等级别,在研究员之下,就是一些纯粹的大学生了。

到目前为止,由于性质不同,这里虽然是搞成了大学的规模,但因为信息比较敏感,更像是一个科研机构,并非是普通的大学。在这里的人,哪怕是最低级的大学生,也最少要精通初中级别的数学知识,通过现代初中级别的数学考试,进来之后,还要继续恶补一段时间的基础知识学习,然后才能根据自己的擅长,进入四大系,在各自导师的带领下,边学边研究,去把书里面的科研项目一个又一个的实现出来。

四大院系相互之间,是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情况,在很多领域中,彼此之间都有合作交集,不过更多的时候,为了加速验证自己的项目,除了数学系,其他三大院系都要争抢科研经费。

好比医学系,他们既要研究新药,研究内科,也要研究诸如普通外科手术的操作等等,需要的资源不是一点半点。

物理系跟化学系也是一样,他们都需要做试验,而试验的器械跟耗材大都不便宜,这些东西很多都是这个时代所没有的,只能向李永吉申请。

数学系虽然要求少一点,但最近数学系的人开始研究起了计算机,所以需要的设备也在逐渐增多。

通常,基地里的这些人想要某样东西,基地里却没有的时候,就会把想要的东西记录下来,然后定期统一送给李永吉,李永吉再把单子送给张信达,让张信达负责张罗购买,等购买完了,再抽空传送给李永吉,李永吉再把这些东西打包发给基地,基地再根据单子分别分发。

在过去,李永吉把心思主要放在基地里的时候,这种反馈还算相当及时,可当李永吉把心思放在别的方面的时候,这种反馈就相当缓慢了,很多时候提前申请一两个月,才能最终拿到想要的东西。

一开始,这些人还不敢有所不满,不过当他们完全陷入知识的海洋之后,性子慢慢变了,就开始对这种物资反馈的缓慢有所不满,竟然开始有人向李永吉写催逼信了。

可惜,李永吉不可能完全按照这些人的性子来,而且也觉得已经做到这个地步,不能完全用现代物资与耗材。所以刻意减少了一些现代耗材,让这些人自己想办法去克服解决。

别说,这么一来还真有用。很多人的确开始专门设计并研究制造相关科研器材方面,倒是又多出了一些应用科学部门,也出了不少成果,搞出了很多本地版科研器械与耗材。

如今,像基础的玻璃量杯,基础的化学试剂,圆规卡尺甚至铅笔等小东西。都可以自己制作了,由此也诞生了一系列的工厂。专门用来生产这些东西,并开始有选择的面向社会。

比如用自主设计自行生产的设备生成的铅笔,目前就已经扩大并建成了一家铅笔工厂,生产出来的各种型号铅笔不但供应基地使用。甚至还直接面向社会发售。

这家铅笔工厂投产之后效益很好,基本属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目前正在考虑扩张,一旦产能上去了,甚至还会考虑出口。

为了生产两杯之类而生产的高温玻璃杯,如今也已经出现了成品,相关制造工厂也在紧锣密鼓的筹备当中,全部设备都是自主设计自主制造,一旦建设成功。不但可以让110基地在高温玻璃方面彻底的自给自足,产品还可以投放市场,争取更高的效益。

还有酒精。这东西应用广泛,但传统制作的酒精在纯度跟浓度很难达标,所以他们干脆自己根据资料,去制造生产酒精的设备,最终还真的研究出了利用乙烯氢化,也就是煤化工的方法去制得高纯度酒精。

现在。一家小型工业酒精厂已经在110基地附近投产,利用煤气直接合成的方式生产高纯度工业酒精。产量已经达到日产酒精10吨的规模,有效的解决了实验室以及工业用的酒精消耗。

非但如此,这些人还再接再厉,在工业酒精的基础上,又发明了分离技术,有效去除了工业酒精中的甲醇,提纯出了更纯粹的乙醇,以至于让医用酒精终于到了可以自产的阶段。

除此之外,像碘酒、红药水等常用药水,也已经实现了工业合成,经过检测,已经可以直接投入使用,目前,这两种药水的制备已经获得了审批,新的制药厂已经在筹备当中,很快就能全面投产。

当然了,像铅笔、酒精、药水跟高温玻璃这些通过非主流的科研手段诞生的产品,只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冰山一角,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基地中人知识量的越来越多,他们生产出来的相关产品也越来越多,有的是具有短期内可以见效的东西,有的则不是短期内能见效的。

而为了评估他们的科研项目,从而划拨经费,这里还特意成立了一个科研评估委员会,专门评估不同科研项目的价值,以根据价值大小来提供科研经费。

所以说,虽然在基地里的人都不用为吃喝住用发愁,但因为他们都有了更高的科研追求,所有人都对科研经费十分渴望,总是想方设法的去讨要更高的科研经费,以实现自己的科研项目。

但不管怎么样,这种为了自己的主流研究而去研究相关设备耗材的方法,并不是所有人都乐意去做的,很多人依旧喜欢直接用现代设备跟耗材,所以请求的单子依旧是按时上交,只不过很多都迟迟没有回信罢了。

现在李永吉亲自过来了,这是直接可以决定的最高决策人,因此很多人也就大着胆子过来直接讨要了。

对这些人的请求,李永吉一一答复,对一些超前的研究,诸如g蛋白之类一看就知道是不知道从哪儿看来的高大上,李永吉并没有答应,而是要他们脚踏实地,先进行基础研究,不要好高骛远。

也就是说,李永吉只答应继续提供一批基础设备跟耗材,比如现代的显微镜,游标卡尺,量杯,一些目前这里还无法生产的化学耗材等,基本都属于高中数理化能够用到的东西,更高一些的东西,暂时就不准备提供了。

应付完了要物资的愣头青,李永吉这才得以顺利的参观基地,除了参观了那些诸如红药水制备等非主流项目外,更是重点参观这里正在研究的主流项目。

什么是主流项目呢?目前的主流科研项目无非就是三大块。煤化工,盐化工还有机械制造!

煤化工是个大项目,不仅仅包括煤焦油化工。合成氨本身也是个复杂的项目,要想完全研究透,也不是一天两天能成的。

不过,因为有比较详细的技术资料,徐寿等人需要做的,就只是按照技术资料的指示,把试验重复做一遍就行。所以相对而言还是比较简单的。

“目前我们已经全部完成了合成氨的实验室制取。”徐寿指着大玻璃窗内的实验室道,“就在这里。我们已经实现了合成氨制备,相关工业制备正在紧张的试验当中,相信再有三个月左右,利用我们自己设计并制作的设备。就可以进行工业化合成氨的制取了。虽然肯定没有陛下您从那人类革新联盟里搞的东西好,但毕竟是开了头,假以时日,随着我们工艺水平的提高,要赶上去也不是难事。”

“嗯,不错,不错。”李永吉看着玻璃窗内那些身穿白大褂,戴着大口罩在不停忙碌的科研人员,点了点头。“不过他们怎么不戴橡胶手套?很多试剂都是有毒的吧?”

“橡胶手套太贵了。”徐寿道,“我们现在还生产不了橡胶手套,合成橡胶目前也只能在实验室制备一点甲基橡胶或者丁苯橡胶。想要制作手套还是不行,可我们目前的橡胶手套库存也不多,因此能省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