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二百四十九章 绝代名将(中)(1 / 1)

不过尽管如此,在向教廷投诚这件事上,老特罗伦斯仍旧通过军部向希格十三世提出了反对意见,不过他可没有波尔斯以下犯上的勇气,措辞极其委婉,但尽管如此,还是激怒了布斯曼罗兰,他一道圣旨,将老特罗伦斯从军部踢出去,送回了马林城继续当自己的城主,军部的事以后少掺和。

直到后来波尔斯叛军势力越来越大,已经到了失控的状态,在军部大佬的力荐下,布斯曼罗兰才又想起这个曾经为帝国建功无数的家族,重新又将老特罗伦斯召回凯旋城共议平叛大事。

老特罗伦斯离开,作为他仅剩的儿子,年仅二十四岁的摩西特罗伦斯开始代替他主持马林关的军政事务。摩西的身体虽然不适合率兵冲锋,但是从小就在父亲身边长大,对于马林城日常的军政事务都很熟悉,尤其在军事方面,老特罗伦斯不在的时候,家族私兵的训练基本都是交给摩西来完成,所以将马林城交给摩西老特罗伦斯还是放心的,何况大儿子波顿已经不在,做为一个世袭的家族,剩下这个小儿子将来肯定要继承祖业,所以现在开始介入家族事务管理也是合情合理。

但是包括老特罗伦斯在内谁也没有料到,就在这个时候,波尔斯率领的数万反抗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到了马林城下,一个考验擅长纸上谈兵的摩西特罗伦斯的实战能力的机会就这样突然降临了。

不过还是有一个人例外,这个人就是摩西特罗伦斯本人,他不仅料到了波尔斯反抗军的突袭行动,而且提前做好了迎敌准备。

摩西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研究打仗,几乎人类任何一场有记载的战役都是他研究的对象,他经常会把历史上发生的一些经典战役拿出来,重新进行推演,然后试图找出可以改变战役结果的任何一点机会。

不过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要想将历史重演,最复杂的就是要复原当初战役发生时交战双方的天时地利人和,而其中的“天和地利”只能加以利用却无法改变。唯一能够改变而且最重要的就是“人和”,有关“人和”不仅涉及到军队配置、训练水平、心态士气、排兵布阵、后勤保障,甚至是主帅的指挥风格,将士之间的配合程度等等众多方面。

所以在波尔斯反抗军成立之初并发动了第一次战役后,摩西就已经在关注这支军队,并通过各种方式收集所有有关这只军队的信息。

不仅如此,在战争一开始的时候,摩西已经在安排人对波尔斯的反抗军进行了监视和调查,因为他预感到有一天双方可能有一次正面的交锋,作为家族继承人的自己也是需要利用这样一次机会展现自己的军事天赋和才华。

虽然因为哥哥波顿死在了对抗教廷的战役中,摩西对波尔斯反抗军也是有一些同情的,但是数百年忠诚于希格帝国的家族传统,让他不得不收敛起这点同情心,而专注的研究其该如何消灭这股反抗力量。

通过搜集和侦察到的各种信息的汇总、推演,摩西发现了一个令他又惊又喜的结果,那就是反抗军很有可能兵行险招,突袭马林城,然后再以马林城为踏板,剑指凯旋城。

能推出这个结论其实也不难。兵出险招符合反抗军首领波尔斯一贯的冒险指挥风格,喜欢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而且即使这个路线最后兵败,波尔斯仍旧可以率领败兵撤退到多哥丘陵内,并借助丘陵内山高林密、地形复杂为掩护,从容撤退到尤斯境内。

由于从各方获取的信息显示反抗军的背后一直有尤斯帝国活动的影子,所以摩西有足够的理由认为如果反抗军行动失败,完全可以将主力从多哥丘陵撤往尤斯帝国,然后再绕路从东面重新返回希格境内。

既然没有了后顾之忧,如果自己是波尔斯,也不会放弃这个可毕其功于一役的机会,否则等到希格帝国的兵力重新调整完毕,反抗军初期建立起来的局部战略优势就将完全丧失殆尽,很可能再无翻盘机会。

不过料到反抗军可能发起的进攻是一回事,想在这场防御战中取胜就是另外一回事。为此,必须早作准备,所以当老特罗伦斯刚刚离开马林关踏上前往凯旋城的道路,这边摩西已经率领马林关守军和家族私兵开始了行动。

从小在马林关长大的摩西对马林关附近的地形了如指掌,所以他计划利用自己掌握天时地利和对手骄兵轻敌的优势,将反抗军来犯军队全歼于马林城下。

反抗军的先锋联队行进到距离马林关五哩外的时候,探马回报说马林城城主老特罗伦斯已经于几日前奉旨进京,目前的马林城掌握在他二十多岁的儿子手中,而且这个儿子显然对于马林城的军务疏于管理,此时整个城池都处于不设防状态,城门大开,行人自由出入。

“真是天助我也!”

反抗军的先锋官立刻一拍马屁股,带领着三千多的骑兵旋风一般冲向马林关的城门。他准备一鼓作气拿下马林关,立下起兵反抗以来的最大功劳。

骑兵冲到城门外,果然如探马所说,守卫极其松懈,根本不知道敌人已经兵临城下。

大喜过望的先锋官,马不停蹄,率领着军队直接冲进了城门,没有预想中的防御和抵抗,有几个把门的兵丁一见到大群的骑兵杀来,吓得掉头鼠窜,转眼跑的连影都没有。前锋部队连一点警报都没有听到就已经大半的人都冲进了城内。

冲进城内的反抗军很快发现了形势有些不对,因为偌大的马林城,此时街道上居然一个人影都没有,而且街道两侧所有的民房全部门窗紧闭,不过自从成立以来未逢败绩的反抗军显然并没有把这种危险的提示放在眼里,他们纵马再往前冲,却惊讶地看到前方已经是死胡同,在街道的尽头居然耸立着一道石墙。

“中埋伏了!”

直到此时先锋官才反应过来,准备下令撤退,但为时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