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说。
是。徐树铮接着道:刚刚惹得您大怒的都是一些新来的家伙,也都是您安排去那些新地方的人,我想是不是咱们可以调换一下那咱们现在至少在陆军部是根深蒂固的,无人可以撼动,那么是不是可以把这些人挪到新的位置,而那些新来的人,放在陆军部里那
听徐树铮这么说,段祺瑞不由得点了点头,颇为满意的对他道:说的不错。树铮啊,虽然你我与可是无论怎么样,记住国家为重啊,毕竟,国将不国时,我等也不过是晚一点死罢了。
其实说实在的,段祺瑞此人,虽然你与袁世凯在很多政见有所不合,而且其不乏派系争斗,但是这些事情都是在正常不过的,毕竟两者同处高位的情况下,而且资历威望也差不多的话,肯定是一个高一个低,自然是多有矛盾了。
但是这说起来,其实也都是内部的争斗,自然不可因为内部的争斗而影响到了国家,如此一来的话,便是得不偿失了。
虽然徐树铮此人乃是他的心腹,最信任的人,要不然的话,段祺瑞也不可能把那么多的权力都放心交到他的手里,可是说实话,即便是如此,段祺瑞对他一点怀疑也没有,可是他还是对于徐树铮有所不放心的。
而且这种不放心只局限于一件事情,那是段祺瑞对于他小徐在权力斗争有所担心,但不是怕他会输,其实输赢段祺瑞一点也不在乎,因为无论输赢与否他的位置是不会动摇的,他所担心的是害怕徐树铮因为这样的斗争而红了眼,昏了头。
到最后来一个不管不顾,因此而影响到了国家机制的运转亦或是出现了什么不可挽回的失误的话,那是他不愿见到的了。所以时不常的段祺瑞明示也好,暗示也罢,总是会提醒一下徐树铮的。
而今天他能说出这样的话来,段祺瑞如何能够不满意那
徐树铮看了又看,满脸的疑惑,段祺瑞看到了,不由的说道:你看,树铮,你也是这幅样子吧我是实在搞不懂他冯国璋这是什么意思,三个字,没头没脑的啊。
说着,段祺瑞点起了一支烟,不过当他刚刚点完烟的时候,他却突然发现徐树铮的脸满是笑容,段祺瑞不解,问道:树铮啊,你这是怎么了
而徐树铮则是一笑,对段祺瑞道:总长,我想,我看懂了冯国璋将军的意思。
哦段祺瑞连忙将刚刚点起的烟,扔到了地,来到徐树铮的身旁,道:老冯这是什么意思
徐树铮一笑,将电交回到段祺瑞的手,而后故作神秘的对他笑了笑,口说道:段总长,冯国璋的意思很好理解吗,不外乎三个字。
那三个字段祺瑞追问道。
是现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那些恶鬼还在想要时不时的捞一点好处,而且说实话,虽然冯国璋非常认同孙的理念,但是实际意义来说,孙的一些活动,以及做事的方式,他觉得并不可靠。
这不是无的放矢的,毕竟当年孙提出的驱逐鞑虏,复我华的精神,如果站在一个特殊的角度来看,其实这不外乎是一种矛盾。
所以出于公,他必须要保证袁世凯位置的稳定,而且其实他心内最相信的人,还是袁世凯而已。毕竟无论是前朝之时,袁世凯几乎担任过所有大清国的权臣之位,而且那些时候,袁世凯在任的见地功业,他也是看在眼里的。
虽然段祺瑞这个人也非常有本事,可是没办法,毕竟段祺瑞也是小站时崛起的武夫,纵然雄才大略,而且掌管陆军部许久,可是搞得清军队的问题,不表示能够搞得清国家的问题啊。
电原如下:吾弟华甫,许久未见,兄心甚为挂牵,又兼昨夜一梦,梦尽是昔年小站场景。历历在目,一幕幕,实令为兄汗颜。
兄为国之首府,身兼国家之,虽公务繁杂,却也非无可脱身,由此,而未曾关切面谈,兄之愧也。
念及昔时,南方初定,兄于北问鼎之时,其间苦厄艰难,多承弟舍生而助,非如此国将难定,兄又何以而安
奈何,昔时弟之功业,何止千百然时国家处安,兄不敢委弟重任,乃畏人言。今时今日,国家安定许久,又兼南方方面落定,故此,兄方亲拟此。
一表兄之关念之意,二则兄欲委弟以总理之位,不知弟意如何若承,则望弟今日来京,与兄一见,一来斧定大事,二来相弟与芝泉亦许久未曾得见尔权且一聚耶。
为兄者,世凯言。
这是一封已友人兄弟的口气拟成的电,而且言语多为亲近,表述情谊之语。看起来,不过是袁世凯想念冯国璋了,而且还想要给他一个总理的职位,当然了,这是询问他本人的意愿。
应允与否,全在冯国璋一人身,袁世凯只是提供一个机会;而且电还说明了袁世凯想要冯国璋到京与他一聚,当然了,届时必然少不了段祺瑞此人,不过这也能理解,此三人本皆是北洋出身,而且说起来,他们三人也算是北洋关系极好的三人了。
按道理说这样的兄弟友人语气的电,包括现在看来这份电的内容,不至于令一个封疆大吏如此惆怅为难才是,可是冯国璋为什么会如此那
他又怎么会因为一点想念而放低姿态来亲自拟下这样一封电那这两个人一个不会因为一点所谓的想念要亲自拟定这样的电;一个也不会因为电恳切的言语单单只会看电的内容而已。
这封电之所以令人触目惊心,实在是因为,如果将电的内容配合现在的大形势的同时,再加此三人之间的一些争斗,足以令人畏惧了。
袁世凯电说要委任冯国璋总理的位置,而且还邀他如京,其实这些都是袁世凯的迂回婉转之策。
谁都看得出来,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