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六百五十四章 雷霆之势【十】(2 / 2)

所谓的太白指的是就是金星,也就是西游记中说写的太白金星的原型,朝现于东称之为太白,夜露于西称之为长庚。所以小说西游记称呼太白金星为李长庚。因为自古以来,兵家圣者,亦或者是流传于千古之间的学术流派,基本上,都会受到道家的影响,即便是儒家思想中,也是有着不可不提的道家思想的,所以说,道家算得上是传统古文化的根源之一了。

古代兵者,著撰经典之人,也多愿意以道家的思想作为用兵的核心,或者说是因为道家的思想根深蒂固的情况下所以即便是杀伐征讨也需要符合道家的学说。所以这里就要解释一下,为什么邹若衡师父传给他的兵书,要以太白武要命名了。所谓的太白自然指的就是太白金星了,而之所以选择太白二字冠名,还是因为道教的传说。

道家传说中,以太白星为主长杀伐的星神,同时也将其视为兵戎之主,所以自古以来,多有兵书以太白二字命名,比如比较有名的就是唐代宗时,官居河东节度使,爵都虞候的著名道家思想理论家,同时又是政治及军事学家,达观子李笙的综合性道家军事著作神机制敌太白阴经,既世人口中所谓的太白阴经。

太白阴经这本书邹若衡是看过的,因为他所习练的武艺,虽然与兵书战策毫无关系,但是因为其流派与道家颇有渊源,所以作为代表性巨著的太白阴经自然而然的也就成了邹若衡哪一流派武者的翻阅之物了,而且太白阴经虽然是兵书战策,但是其内容包罗万象,并不单单只有兵法上的东西,亦或者是道家的道教的一些理论学说。

比如太白阴经中,有这样的一段,曰:六国之君,非疏道德而亲权势。权势用,不得不亲;道德废,不得不疏其理然也。唯圣人能反始复本,以正理国,以奇用兵,以无事理天下正者,名法也。

而后又曰:语曰:将相明,国无兵。舜以干戚而服有苗,鲁以頖宫而来淮夷。以道胜者,帝;以德胜者,王;以谋胜者,伯;以力胜者,强。强兵灭,伯兵绝,帝王之兵前无敌人;主之道,信其然矣。

太白阴经中对于论证递进的关系使用的非常多,而且不单单是对于国家治理的看法,以及将帅用兵的方式,同时更是提升到了法的层次,遵循这个法就能够得到胜利,就能够千万年经久不衰。

当然了,作为道教的著作,这其中自然是少不了比如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样的观点,但是值得一说的是,虽然是道教的经典之一,但是正本太白阴经中所阐述的道理,却并非是简简单单顺应自然,遵循大道那么简单,书中强调战争胜败决定于人谋而不靠阴阳鬼神;士兵之勇怯取决于刑赏;战争的胜利取决于君主的仁义以及国家的富强。在论述将帅用兵时,指出要考虑从政治上制胜敌人,团结内部,预有谋划,选拔各种人材,要利用地形,创造主动有利的态势。

看起来,通读太白阴经或许会感觉到这部兵书实际上他的构成内容的大部分,都是源于前人的著作,经过了整理论辩辩证整合之后,说构成的兵书的大部分整体,但是实际上,想来无论是李笙的太白阴经也好,亦或者是其他的兵家巨著也罢,其实其核心的内容都是差不多的,只不过就就是因为所在的年代不同,所适用的战术战法的不同,以及国家情况的变化,有着一定的差别罢了,其余的很多的还是在其中加入了作者不同的思想以及理解,其实也正是因为这样,有了不同作者的看法理解剖析,恰恰组成了千万年来兵家永不衰败的兵书战策,以及赫赫威名之下的兵家辉煌。

之所以较为详细的介绍太白阴经其实就是为了将其与邹若衡此时手中的这一部太白武要相互区分,说起来,虽然太白武要也是以太白二字冠名的,但是其内容上却是与太白阴经存在非常大的差异的,因为太白阴经的成书较早所以其中除了一些现实意义上的战策方略之外,其中还包含了比如像占云气占妖星祭风伯雨师文风角龟卜这样的存在超自然意义的记载。

但是太白武要一书中,却是没有这样的怪力乱神的记载的,太白武要比之太白阴经以及其余的更多的兵家巨著来看,都更为的现实,贴近现实意义。虽然其中很多的战术,方略对于现今的乱世并不适用,但是其中的很多现实意义的道理,以及看法,观点还是能够与现今的社会整合在一起的。

邹若衡看着手中的兵书,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第一次翻阅本书的时候,里面留给他的怪异感觉,比如这本书明显就不是一个人编写或者说整理补充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部兵书虽然保存的还算完好,但是里面有很多地方有人为故意撕毁的痕迹,同时这部兵书的编订的地方,有很多的节点,或者说是更像是被人拆开之后,重新编订的,所以邹若衡认为,他手中所拿的这一部兵书,实际上并非是完全版的,而且看样子,这兵书中的很多记载,都已经不复存在了,因为一部兵书,在传承的过程中出现损坏是非常正常的。

更何况这部兵书本就不知道念头,而且其中的记载文字,真草隶篆基本上都写全了,所以想要凭借着文字来分辨出兵书的年代,这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由此可见,这部兵书实际上是非常有价值以及意义的,而且对与邹若衡来说,这部兵书与他还有着不寻常的意义。

邹若衡翻阅过本书不是多少次了,但是每一次他都能够从其中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当然了,之前邹若衡还不是军人的时候,他每每遇到了什么麻烦,亦或者是他的功力修炼遇到的瓶颈的时候,他都是会拿出这部书,来看一看,即便是其中他早已经能够倒背如流的东西,当他再一次翻阅的时候,也能够从中得到新的启示,由此可见,这是一部神奇的兵法。亦或者说,这部兵书有着超非寻常的能量,说的的玄乎一点,也就是这部书没准就封存这什么超越自然的力量。

当然了,这是不可能的,而之所以邹若衡会有那样的感觉,实际上还是因为他每一个阶段年龄以及阅历上的丰富与性格上的变化,当所经历的不同了,那么肯定的,对于一些东西的感受也就不同了,同时在面对同样的东西的时候,自然也就有了与之前不同的理解,这一切都是随着人的改变而改变的。

比如太白武要中,有这样的一句话,曰:兵之要,曰军纪明;兵之贵,曰将帅和;兵之胜,曰先为不可胜;兵之锐,曰先当不可折;要贵胜锐,此为兵之精也,乃为国之重,安民子策也。

这句话,其实对于邹若衡来说并不难理解,而且这其中的,所谓的先为不可胜实际上就是借鉴了孙子兵法中的思想,所以这也就是直接的证明了,其实很多的兵书战策无非就是在前人巨著的基础上,在增加一些新的东西,比如理解,看法,分析,补充等等。

这部兵书对于邹若衡的意义,可想而知,而他之所以会在这个时候准备将这一部兵书交给蔡锷,实际上也是因为他现在很明白,虽然他追随蔡锷的时间并不长,但是他还是能够从这个男人的身上,看到军人所独有的那种气质,以及一众稍有的倔强,同时对于肩负与承担两个字,设身处地的,用自己的行为来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