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991章 倒反天罡(2 / 2)

心念至此,赵士桢连忙朝着仁治皇帝躬身而下,语气带着一丝哭腔。

“微臣何德何能让陛下如此?”

“微臣所行之事,不过微臣分内之事而已,当不得陛下赏赐!”

“若真要微臣求一赏赐,微臣希望陛下能够让微臣继续留于鸿胪寺中。”

“微臣认为,与这些来自远洋之外的国家交流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情。”

“同时,微臣希望陛下能够允许臣继续钻研火器之道,并给予微臣一些微不足道的支持。”

仁治皇帝听到赵士桢居然只提了这都算不上赏赐的请求的时,他的眼中终于动了一丝真意。

如此股肱之臣,自已此前怎么就将其放到鸿胪寺去了呢?

当真是被他那作态乱了心神,颇有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之意啊!

心念至此,仁治皇帝大手一挥,语气兴奋的开口道。

“爱卿所求,于公于私,朕都无法拒绝。”

“着令赵爱卿拔擢鸿胪寺少卿一职,分掌宾客之事。”

“同时着令工部,抽调各类工匠各三十人于鸿胪寺听赵爱卿调遣!”

几位国公爷听到仁治皇帝对赵士桢的任命,他们并未有丝毫动容,想必那些文臣也无太大意见。

毕竟像鸿胪寺这种“九寺”内的官员不属于大周中枢核心,他们手中的权力大多都远低于朝中六部。

所以朝中这些文官为了不与仁治皇帝闹的太僵,对于这部分的官员升迁,他们也都不愿出面谏言。

只是宁国公在听到赵士桢的这番话时,他有些不以为意的开口道。

“赵主簿,你方才所言,与这些域外蛮夷交流学习,是否有些太坠我大周名头了?”

“何时不是这些域外蛮夷主动来我大周学习?”

“你此举可有倒反天罡之嫌啊!”

赵士桢听到这话,他刚准备开口反驳,就见武国公开口道。

“此言差矣,赵主簿所制之火器,不正是融合这些域外国家方才制成吗?”

“由此可见,这些国家在火器一途上的研究,已不弱于我大周。”

“须知,这火药可是我大周所创,可如今他们却已迎头赶上。”

“若我等短视,闭门造车,或有被这些域外诸国赶超之日。”

仁治皇帝听到武国公的这句话时,他面色凝重的点头道。

“武国公此言对极,广东多份奏疏言明这些来自远洋的国度非我大周周遭小国能比。”

“他们的战船能够渡过远洋至此,其造船之技艺不容小觑。”

“且每番至我大周,所携金银之数巨大,说明其国内经济不弱。”

“鸿胪寺中也曾有这些远洋而来的国外诗人,虽每次翻译都不尽人意,但也从侧面表现其文化不弱。”

“如此有武,有商还有文的国度,实属一劲敌矣。”

“为免各位卿家对这些远洋国度有所轻视,朕认为不可再称其为域外蛮夷,当称其国名,或再予其一代称。”

几位国公爷听到仁治皇帝的这番分析时,他们心中对这些远洋国度的警惕再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