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依旧练字课,孙山和杨清北在小池边练字,德哥儿被郑夫子拎到书房补习。
因为孙山的课程不同“认字”班。反倒不需要根德哥儿一起补,郑夫子单独给他上全新的课。
杨清北小声地说:“山子,我也想去科举考试。”
低头练字的孙山猛然地抬起头,认真地说:“清北,你跟家里人说了吗?”
杨清北摇了摇头说:“还没有,不知道阿爹阿娘准不准呢?”
又问孙山:“去考科举要很多钱的吗?山子,你大表哥花了多少钱?”
农家子要去走科举之路,除了努力,更重要是银钱支撑。别看杨清北家是地主,可是“小”地主,抗风险之力也只比自耕农稍微强一丁点。一有风吹草动,也会变成贫农。
孙山想了想说:“我不知道大表哥花了多少钱,但听人说要很多钱的。就书这方面,四书五经是必备的,要花几十两呢。更不要说一路上用到的笔墨纸砚。反而夫子的束修只占很小部分。”
杨清北听到买书要花几十两,脸色苍白,惊讶地问:“要那么贵啊,我家虽然买的起,但也太花钱了,不知道阿爹愿不愿呢。”
孙山也不知道怎么说,自己倒是有书,可以借给清北抄。但这样学习真得需要异于常人的毅力,显然清北不像这种人,至少目前不像。
认真地问:“清北,你喜欢读书吗?每次看书,觉得闷吗?”
杨清北急忙摇头:“不闷,我喜欢看书。要是一天偷懒不看,我会很愧疚的。上次假期偷懒没看书,我都好内疚。”
孙山继续问:“清北,你为什么也想走科举之路,是因为我走这样条路吗?”
杨清北诚实地说:“嗯,我看到你想考,我也想考。我觉得你能考,我一定也能考。要是考上了,家里的地能免有些租子,也不用每年出钱买服役。还有我觉得考上,好有面子,杨家村也有面子。”
杨清北说的是人之常情,考上的好处很多。只不过考的过程中很蛋疼。
孙山诚恳地建议:“清北,要是你想走科考的路,就对你阿爹阿娘说。把你的计划说得一清二楚,让你阿爹阿娘看到你的决心,不是临时起意。”
杨清北疑惑地问:“山子,什么计划?是科举的计划吗?”
孙山嗯了一声,点头说:“你要把整个读书生涯规划一遍。比如这个月,这一年要读那些书,下一年也要读哪些书。读几年书可以去考试了?要是考不过怎么办?这些都要规划好。让你家里人看到你是有成算的,让他们知道你是认真,不是浪费血汗钱。”
孙山又把自己23岁考不上秀才,就去打工的事说出来。
严肃地说:“我们穷地方的人,经不起折腾,一步错,步步错。每做一件事,可要步步为营。”
杨清北佩服地看着孙山,真心诚意地称赞:“山子,你好有成算,你是我见过最聪明的人。山子,遇到你真好,我要向你学习。”
孙山笑着说:“你要是真想走这条路,就去告诉你阿爹。无论他们同不同意,都不要指责。他们也有他们的打算,我们不能勉强。”
孙山害怕清北犯浑,不管不顾地要科考。
杨清北认真地说:“山子,我明白,谢谢呢。”
夏日的微风吹过小池边,吹起一波涟漪,不管过了多少年,这个下午深深地烙在杨清北的心中。
等放堂的时候,孙山已经练了无数个字。干了再练,练了又洗,反反复复,没完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