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中的土地庙除了与守土人建立联系,守护一方安宁,又被岳川增加了“驿站”、“服务区”的功能。
别的地方不敢说,至少姜国全境可以推广。
至于姜国之外……
搭几间小草房,在小草房里做点饭怎么了?
官老爷不让,那就打点打点,交流交流嘛。
交流完了,驿站里的人深更半夜听周围野狼嚎叫,心里不踏实,修个土地庙拜一拜,寻求心理慰藉,应该很合理吧?
有驿站和服务区,就会有姜国的车队、商旅。
而且享受服务的不但有姜国人,本国人也一样。
要不然,大家出门在外,还得带着干粮、柴火,费劲巴拉找地方生火做饭。
增加负重、降低效率,吃得还不舒服。
要是有驿站、服务区,那叫一个舒坦。
这种你好我好大家好,还有税金可拿的好事,谁会拒绝呢?
可行!
确实可行!
一旦驿馆铺设开来,又能促进物流的发展。
比如姜国眼下最畅销的书籍。
各国都派人蹲守,一旦孔黑子更新《论语》,第一时间抢购,送回国内拜读。
如果驿馆铺开,物流发展起来,《论语》更新就能直接快递给各国读者,避免他们日夜催更。
岳川越想越觉得可行。
“暂时就这么定了!两轮车的图纸在这里,你琢磨琢磨,优化一下。过段时间就可以试着生产了。”
公输祥点头,有点迟疑地说道:“眼下禾桌、禾凳、独轮车的单子都做不完。吴国的商人天天都在催着交货,我们没办法,天黑了以后也做一会儿。如果再增加两轮车的话,就得扩建工坊,新招人手。”
岳川捕捉到一个细节。
“晚上也做一会儿?一会儿?”
公输祥点头,“是啊!点着灯,做一会儿。可是不能太久。点灯费钱,光还不亮,容易出错不说,还伤眼睛。”
岳川不得不感慨。
古代真是好,根本没有“夜班”的概念。
不是老板们良心发现,而是点灯太费钱,成本和收益不成正比。
岳川突然又想到一个问题,“你刚才说车队里的人只能日行百里,他们夜晚应该不赶路的吧?”
“是的,夜晚赶路视线不好,容易翻车。而且夜晚猛兽活跃,容易遭遇危险。所以,太阳下山的时候,车队的兄弟都会赶紧找地方住下。”
岳川“哦”了一声,“你看看这个东西如何。”
说完,岳川拿出一个煤油灯。
之前制作炉子的时候,顺便把这个东西也造了出来。
公输祥瞪大眼睛仔细看了又看。
“这是什么东西?亮晶晶的?难道是传说中的水晶?”
“呃……算是水晶吧。”
玻璃刚出现的时候,确实是被当成水晶,甚至比水晶更贵。
岳川升起灯罩,点上火。
屋子里立刻亮了起来。
不自觉的,公输祥就放松下来。
人是趋光的生物,虽不像飞蛾扑火那般,但是光明能给人带来温暖、安全的感觉。
相反,如果一丝光明都没有,人会本能的紧张、焦躁、不安,甚至恐惧。
稍微有一点点风吹草动就会慌张,疑神疑鬼。
“亮!真是亮啊!”
公输祥赞叹不已。
木匠作坊里也点灯,但点的是寻常油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