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634章 公报私仇(1 / 2)

后来药厂红火起来了,生产不再是直接兑水那么原始,开始有了一定的科技含量,但是随着产量暴增,污染也日益严重起来,不仅空气一年四季臭气熏天,就是工厂旁边原本清澈见底的河水,也变成了臭水沟,河道两侧的野草,牛羊吃了都会中毒死亡。附近农田里的庄稼,当地人根本不敢吃,全部卖到外地,也不知坑害了多少外地人。可由于厂区附近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人在厂里做工,有常年工,也有计件工,就近上班,还不耽误自家农活,因此大家明知空气污染严重,都不希望关厂或将厂房搬走。

在当地人心目中,药厂老板许加田不仅是亿万富翁,还是个大能人,很受当地人尊重,每当他那挂着四个八的奔驰车出现在路上时,都会吸引很多乡邻羡慕崇拜的眼神。此外,许加田还兼着古井乡委副书记的职务,给他增加了一道政治保护色。

许加田原配老婆几年前得癌症去世,是不是也跟农药污染有关,没人说得清。现在的美女老婆比他的大儿子年龄还小三岁,医学院毕业生,在县医院当过几年内科医生,如今在厂里分管农药销售。

许加田有两个儿子,大儿子许有林,有些痴呆,没上几天学,说话磕磕巴巴,因为老子有钱,还找了一个漂亮媳妇;二儿子许有地,作为河东四公子之一,花花公子,被何强送进看守所进修后,还是没有长进,吃喝嫖赌一样不丢。

何强到古井乡走访后,当时就有了关停河东农药厂的念头,可当他在常委会上提出时,却没有几个人支持。时任县委书记吴庸更是坚决反对,说许加田老板是海西市着名企业家、十大创业标兵,河东农药厂是全县的龙头企业、利税大户,如果关停,对全县经济影响巨大。而且吴庸还当着所有常委的面说,许加田的老二许有地,当初他之所以进看守所,是因为跟你何强有过节,如果你执意要关停该厂,难免会让人联想到公报私仇这四个字。

何强听了吴庸的这个“公报私仇”四个字,气得当场差点吐血。最终会议否定了何强的提案。

徐海涛跟何强关系很好,看到何强为此事气得脸色铁青,散会后,他主动跑到何强办公室安慰对方。他说,许加田跟海西市主要领导关系很好,省里、燕京都有关系,省市领导还有亲友在这家厂里挂职,担任药厂驻各地经销部经理,或明或暗的拿钱分红,许加田的乡委副书记就是海西市委主要领导建议的,也是在罗洁英手上批准的。

徐海涛肯定地说,如果现在让农药厂关门,也许到不了明天,县委、县政府的电话就会被打爆,到时不但达不到处罚目的,极有可能还会惹出一身腥。

何强听了徐海涛的话将信将疑,晚上他打电话给罗洁英,了解这方面的情况。罗洁英说,徐海涛没有夸大其辞,确实是市委组织部长鲁群给她打的招呼,说是市委主要领导要求的。当时她尽管觉得奇怪,但是也没有多问。

当时何强就将自己遇到的困境说了,罗洁英说,既然这事常委会通不过,就不要硬来,否则自己可能会下不来台。不如退一步,让环保局给该厂发出整改通知,暂时让厂里有所收敛,这样对群众也算是一个交待。至于动真格,一定要思考周全,谋定而后动……

有了罗洁英的指点后,何强第二天便安排环保局的人到农药厂检查并发出整改通知,吴庸听说这事后只当不知,冷眼旁观。环保局在经过雷声大雨点小的一番操弄之后,该厂污染问题依旧,最后不了了之。

这事给何强很大的挫折感,之后下意识地不去想这件事,开会碰到许加田,何强常常装作没看见,许加田给他请客送礼,他更是理都不理。

之前农药厂的污染问题,本着不告不发的原则,何强还能强忍着视若不见,如今出了人命,哪怕有再大的阻力,何强也不想放过。至于赔偿问题,何强不想过问,留给市政府处理,处理不好,自然会拿分管负责人是问。他现在重点关注的,还是工厂的污染问题。

何强立即打电话给分管环保的副市长俞树林,说市委收到不少反映河东农药厂污染严重的举报信,要求俞树林马上通知环保局负责人,尽快组织人员到农药厂检查核实,如果污染情况确实严重,必须立即停业整改,整改一天不达标,一天不准开工。

俞树林接到何强的电话感觉非同一般,因为环保问题属于政府部门分管的事,市委正常不会干预政府工作,何强如此下令,一定事出有因。俞树林尽管心存疑惑,也不可能蠢到去问何强原因,他立即来到代市长卞太炎的办公室,向卞太炎汇报了何强的指示精神。

卞太炎听了汇报,愣怔片刻,想到何强的决定一定是跟今天的群众上访有关,便说:“你尽管按照何强书记的要求去做。有什么情况,可以直接跟何强书记汇报。”

等到俞树林离开后,卞太炎马上通知常务副市长司马峰到他办公室商量处理上访的事。

等到司马峰过来,卞太炎询问了信访局现在的情况。司马峰说:“上访的人不肯回去,还在闹着。我们联系了许加田,他又不肯过来,说,对方实在要闹下去,他们会奉陪到底,但是绝对不会屈服让步。”

卞太炎皱着眉头说:“刚刚俞树林过来反映,说是何书记要他下令环保局去查办农药厂污染情况,并说不达标就立即关停整改。我看这事你可以告诉许老板,上访的事最好不要硬顶着,否则一旦关停工厂,只怕损失会更大。”

司马峰惊讶道:“看来何书记还记着当年的事,这次正好有了缺口,露出了把柄,他不会放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