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956章 延州的黄河谣1(2 / 2)

“应该是第82船了,”青年干部抬头看了一眼,就随意回答道:“从这几天的数据看,这个码头每天大概能卸货220船左右,大概3000吨粮食。再加上上下游的其他几个码头,预计每天输送进延州的粮食在1.2万吨左右。”

老干部看着忙碌的码头,有些叹息道:“古语说千里不送粮,确实有道理啊。这一万多吨粮食,最终也就有八千多吨能真正入账,其他的都要消耗在路途中。”

“没办法,今年旱灾太重,延州夏粮收成不太好,只能从山西调粮。咱们没有控制风陵渡及周边区域,没法通过西安等地转运,只能走吕梁山、黄河以及延长一线运粮。这么远距离的粮食输送,损耗在所难免。”青年干部有些无奈道:“这一路上,工人的薪酬、粮食补贴,牛马的草料等等,都是免不了的花费,最后都要从粮食中支出。”

说罢,青年干部感叹道:“如果能修一条从太原到延州的铁路或者公路就好了!”

老干部也无奈叹气。

在延州修铁路,对目前的八路军还是有些遥远。虽然如今八路军已经控制了华北大量区域,但由于陕西大部分地区都在国民政府控制下,八路军并没有足够合适的路线方案。

“还好,就算每天只有8000吨的粮食,加上咱们延州自己的粮食产量,足够养活这150万人口了。”青年干部盘算道:“根据运输计划,只需要3个月就能完成粮食运输。后续待粮食储备完成后,太行山还将向延州输送罐头5万吨、棉花2000吨、布匹4万匹、另有弹药若干。短时间内,咱们无需为物资短缺担心了。”

老干部同样振奋的点了点头。

在独立支队崛起、八路军快速发展之后,延州的发展同样进入了快车道。无数有志青年被这个圣地吸引,从全国各地涌入了延州,从而让延州的人口快速增长。

哪怕如今老家人一直在向太行山等地输送干部和人才,但如今延州人口已经超过了150万人,远远超过了当地农业基础的人口承载量。

陕北沟壑纵横,土地贫瘠,粮食产量不高,在如今没有足够化肥工业的民国时代,顶天可以养活60-80万人。

哪怕这两年老家人号召自力更生、丰衣足食,四处开荒种地,又打通了与国统区的物资渠道,以工业品置换了大量的粮食,但延州仍然需要山西方向输送数量粮食。

而1942年的这场华北大旱,虽然延州地区波及不算特别厉害,但夏粮收成仍然受到了影响,再加上陕中地区有数量不少的灾民涌入,使得延州地区的粮食压力陡增。

当然,这几年老家节衣缩食,积累了数量不菲的粮食,短期还不至于出现粮荒,但如今老家人已经确认秋粮很可能也要欠收,加上张云要半年内“缴获”3000万吨粮食,老家人便立即开始部署粮食西运工作,以便储备更多粮食,备战备荒。

如此一来,这场粮食运输,便成为了老家的一件大事。老干部也因此专门过来调研一下,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两人正在聊着,旁边的警卫突然插嘴道:“主任,虽然搬运这些粮食需要支付薪酬,但我感觉这数以万计搬运粮食的老百姓反而因此受益了。陕北贫瘠,广种薄收,之前大家在地里刨食,最多也就是靠吃洋芋混个肚饱,如今这段日子好多人靠着搬运粮食,不仅给家里赚得了大量的粮食,还能吃上这羊肉泡馍、刀削面这样平时吃不上的食物嘞。”

老干部和青年干部闻言,顿时笑了起来。

在这大荒之年,正常情况下搬运粮食怎么可能要付出这么多的薪酬。不过如今八路军突然不缺粮食了,自然大笔向外拨付粮食,专门制定了以粮食支付薪酬的相关制度。

大量的粮食外溢,不仅让延州粮荒消散一空,更让老百姓感受到了生活水平的提升,感受到组织的巨大组织和调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