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六百八十六章 感业寺里的出家人(1 / 2)

从贞观六年,也就是六年前。

李世民出巡,就让李承乾留在长安监国了。

而这些年,李世民几乎每年都有出巡,所以,李承乾的监国时间也不短了。

他对治国之策,也有自己的一番见解。

苏明哲让李承乾和亲王、郡王们写一篇策论。

李承乾并没有第一时间去找自己的谋士团代笔,而是自己先写了一篇。

到了第二日。

他这才找来自己的谋士团,让他们帮自己评价、润色。

李承乾召集的谋士团,有杜如晦的长子杜荷、房玄龄的长子房遗直,长广公主之子赵节。

这三个人性格各异,能力也有上下之分。

其中杜荷,脾气和他爹杜如晦一样,耿直粗狂。

他在看到李承乾的策论后,就拍桉叫好。

房遗直性情鲁直,缄言慎语,看过策论后,只是默默点头。

唯有赵节,他是个莽汉,又是李世民的外甥,李承乾的表哥,说话就没那么多顾忌,先是点头称赞,然后就直白讲道:

“殿下,我认为,这写策论,那就是要献计献策,能实行下去才行,你这辞藻倒是华丽,也说了什么亲贤臣、远小人的话,但是终归华而不实,都是泛泛之谈,没什么新意不说,还缺乏让人精神振奋的点睛之笔。”

“表哥这么说,肯定有高见了!”

李承乾知道自己这个表哥什么性情,对他话里的一些不敬之语,也装作没听到,直接问道:

“不知道,表哥有没有可以教我的?”

“我还真有!”

赵节说着,就毫不客气,从兜里掏出一张策论,递给身边内侍,让他转交给太子。

这张策论自然不是赵节写的,而是他门下的门客写的。

赵节作为皇帝外甥,还是太子亲信,有不少文人都投靠在他门下。

这一片策论,就是他的门客,依照赵节平日里的言谈举止来写的。

李承乾看了一遍,不得不低头甘拜下风。

果然,自己没有写策论的天赋。

不过,自己没天赋不要紧,自己身边的人有天赋就行。

当即,四人凑在一起,拿着赵节拿出来的那份策论,开始修改起来。

长安城内,诸多亲王、郡王家里,也都出现了东宫的一幕。

和李承乾不同,其他亲王、郡王都是直接找座下门客代笔。

包括魏王李泰在内。

毕竟,在这些人看来,自己抄笔,还是门客代笔,结果都是一样的。

说不定,这些策论交上去,皇帝看都不看。

转眼过去了两天时间。

交思过书、策论的时间到了。

李承乾先一步,把自己和东宫属官集思广益写好的策论,交了上去。

苏明哲看了后,就满意的点了点头。

这里面的文字简洁,大意明了,一四,从政策到施行,有条有理。

李承乾能把这样一份策论交上来,最起码证明,他是一个思想正常的太子。

历史上,李承乾也曾是一个很努力的青年。

可惜,在长孙皇后过世后,李承乾又摔断了腿,有了腿疾,这才渐渐开始心灵扭曲。

苏明哲心里满意,嘴上也不吝夸赞,最后指点了一番:

“乾儿,在下次朝会之前,你要多去翻看一下史书。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儿臣谢父皇教诲。”

李承乾顿拜。

随后,魏王、汉王等亲王,郡王纷纷呈上自己的策论。

苏明哲拉着李承乾,对这些策论一起批阅、询问。

像魏王、汉王、纪王这些亲王,还是好学之人,虽然策论是门客操刀,但是自己也都看了一遍。

面对苏明哲的询问,大多都能对答得上。

而有些亲王,比如说蜀王李愔,简直是狗屁不通,就是简单地把门客写的策论,自己抄写了一遍罢了。

苏明哲问起来的时候,李愔就回答的牛头不对马嘴。

苏明哲立刻把他臭骂一通,让他回去重写。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亲王、郡王,干脆连抄都懒得抄,直接把自己门客写的叫了上来。

苏明哲问的时候,这些混蛋支支吾吾,吓得满头是汗。

如此半天过后,二十多人的策论,有一大半都被打发了回去,让他们回去重写。

李承乾跟随苏明哲点评时,也渐渐明白了,什么是好的策论,什么是坏的策论。

华文艳丽的辞藻,和严谨实务的策论,又有什么区别。

另一边。

苏明哲的后宫也在暗流涌动。

常言道: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在苏明哲穿越之前,李世民虽然也经常夜御数女,但是还控制着法度,每次只会招一个美人侍寝。

而现在,苏明哲先是招了武才人和徐才人一起侍寝,又去了玳姬处,还把玳姬和郑观音同时祸害了。

这种事情根本瞒不过后宫的妃嫔们。

韦妃得到消息后,就找了自己的堂妹韦尼子商议,想让堂妹也跟着自己,一起侍奉皇帝。

韦尼子扭扭捏捏就应了下来。

当天,韦妃就邀请皇帝来自己的宫殿,说是自己排练了一种新舞蹈,请皇帝观赏。

等苏明哲赶到地方,就见韦妃姐妹,一左一右,跳起了时下长安城最流行的‘胡旋舞’。

上一次,徐惠给男人跳的舞,其实也是‘胡旋舞’的一种。

这一次,一妃一嫔,两个绝色佳丽一起跳‘胡旋舞’,让男人的快乐加倍。

而韦氏姐妹的举动也没能隐瞒。

所以,宫中不少妃嫔有样学样,让苏明哲的生活越来越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