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 175 章(1 / 2)

使臣行进速度并不快,但也在两天后到了长安。

他们被安排住进鸿胪寺的驿馆里,等候□□陛下的传召。在此之前他们就没什么事了,只要安心住着修养即可。

当然,大部分人不想一直闷在屋里,难得来一趟长安,当然要出去走走,鸿胪寺也不拦着,只要有大唐的人跟着,使臣想去哪逛都可以。

麴文永也在鸿胪寺官员的陪同下出去逛了逛。

这一逛就是一惊,他以为城外那些百姓已经过得很好了,然而长安百姓的精神面貌比他们更好几倍。个个面色红润,喜气洋洋,因着到了年下,大家来来往往置办年货、走亲访友,热闹的不得了,好一副繁华盛世之景。

更令麴文永惊讶的是,长安城的读书人含量似乎有点太高了,动不动就能看到一个穿着书生服,背着方布包的年轻人。

麴文永有些迟疑地问:“他们是读书人吗?”

鸿胪寺官员点头:“是呢。他们身上那包叫书包,看见背这个的就是读书人了。”

纵然知道大唐今非昔比,麴文永还是面露讶色,纵然是富足的高昌,也未必舍得用这么多布料做一个包。一般人出门用包袱皮,读书人讲究一些,但一般也是用书箱。

简单的书箱不值钱,最多费些木料或者竹片,再搭些人力也就是了。

布料可就不一样了。

更何况这些人所用书包都是用崭新布料缝了好几层,看起来极为厚实,拆开恐怕都能做成一件衣裳了。

想想几年前大唐百姓穿得破破烂烂,补丁落着补丁,大冬天穿单衣,还有很多皮肉露在外面。听说很多人家全家只有一件衣裳,再看看眼前这个场景,麴文永只觉得有些恍惚。

突然之间,这世道变得他好像看不懂了。

“尊使?尊使?”

麴文永回过神,对年轻官员歉意一笑,问:“你知道哪里能买到报纸吗?”

“你想买报纸?”鸿胪寺官员略显诧异。

麴文永点点头,见对方表情不对,谨慎地追问:“是不方便吗?”

“没什么不方便。”年轻官员温和地笑了笑,“我只是没想到您会对报纸感兴趣,正好附近就有书肆,我带你们去吧。”

麴文永颔首:“偶尔有行商带着报纸到高昌,我们也会买来看一看。可惜高昌距离□□太远了,我们看到的都是几个月前的,而且还不全。不知上国接不接受高昌的订单。”

“这个下臣可做不了主,得问报社的主官才是。”年轻官员轻飘飘推了,“贵国若是喜欢,何不效仿《长安日报》建一份自己的报纸?”

麴文永哈哈一笑,岔开了话题。

不是没想过创建报纸,高昌王曾起过这个念头,只是很快打消了。这报纸确实能赚钱,传递消息也有独到之处,但风险也大,一个管控不好,就是给了旁人窥视高昌的机会。

如大唐这样把大事小情都写到报纸上,还不限制往他国售卖

,就不怕别国借此对大唐不利吗?

大唐其他人不知道他的想法,不然一定会觉得奇怪。

谁家好人在报纸上登绝密信息啊?

能登上报纸的,就是不怕天下人知道的。

可惜高昌弹丸小国,只以为《长安日报》上登的那些已经是极大的事,却不知在大唐并不算什么。

退一万步说,即便真的泄露一些信息又能怎样,难道还有人敢打大唐的主意吗?

他们敢打主意,大唐就敢刚!一力降十会不是开玩笑,有火炮在手,真没什么好怕的。

如今天下承平,文风逐渐兴盛,书肆也比从前多了。鸿胪寺官员很快就带着麴文永一行到了一家门面颇大的书肆。

一进门的左手边就是两个又高又大的书架,上面零零散散摆放着最新的《长安日报》和《长安文化报》。这是早上卖完剩下的。

麴文永有些惊讶:“怎么有两种报纸?”

“《长安文化报》是刚出的,许是还没传到高昌去,故而尊使不知道。”年轻官员解释着,想到自己还没看过今天的《长安日报》,衙门倒是订了,但他这不是不方便回去吗。反正也不费几个钱,就打算自己买一份。

于是上前拿了一份《长安日报》,扭头问麴文永要几份,他给一起拿了。

麴文永犹豫了一下,才慢吞吞地说:“两份报纸各要五份吧。”

“行。”年轻官员应了一声,麻溜地各数了五份给他拿下来,不怎么温柔的动作令麴文永和使团其他人眼皮直抽,“轻一些,轻一些。”

年轻官员莫名其妙,他动作不是很正常吗,这报纸又不是玻璃那种一摔就碎的,动作稍微大一些怎么了?

麴文永有点心疼地检查了一下报纸,见没什么损坏才放下心来:“这么贵重的东西,万一破损就不好了。”

年轻官员:哈?

“尊使说贵重?”

麴文永:“是啊,在高昌可值十金呢。”

年轻官员:“在大唐只要十文啊……”

麴文永:“……你们大唐书籍不是很贵吗?报纸字也不少,怎么这么便宜?”

年轻官员:“……我们有了印刷术后,书就便宜了啊。”

两人面面相觑,麴文永是想过报纸在大唐比在高昌便宜,但没想到居然能便宜到这个地步,十文和十金啊,杀千刀的行商!

反应过来后,麴文永立马把架子上所有的报纸都买了,并且把书肆积存的旧报纸也给包圆了。

在大唐这是旧报纸,但在高昌还是挺新的呢。

年轻官员目瞪口呆:“尊使没那么多人,看不了这么多报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