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76章 鸿都门学之行(1 / 2)

“陛下要莅临鸿都门学,诸君今日都要做好准备!我门学能否借此机会再度发扬光大,就看今日了!”鸿都门学祭酒乐松无比兴奋地召集了各科文学。

一众文学听了天子要来,皆是振奋。

“在天子到来之前,要打扫干净各处屋舍、道路,厅堂之内不可见尘土,道路之中不可见落叶……”

“好了,暂时就这些,君等快些去做,赶在陛下到来之前完成!”

乐松在安排好了一切后,就在文学们离开之际,他忽然想到了什么,喊住了数科文学徐岳:“公河,稍后记得把刘子扬和马德衡唤来,之后见驾,若是陛下有意见学生,便以他二人为代表。”

徐岳听了,先是一愣,然后下意识地应承了下来。

随后他也如乐松一般忽然说道:“子扬口齿伶俐,即便见驾应也不至于彷徨无措。然而德衡平日里口吃,若至于君前,一旦急迫之下加重,反而不美。”

乐松听了,笑道:“公河此言不假,但正因如此,才要将德衡带上。因为德衡确实有才能,而我鸿都门学能够在其口吃的情况下发掘其才能,岂不显得我门学为伯乐也?”

“至于公河担忧的德衡惹人不喜……大可不必担忧。”

徐岳半信半疑地离开了。

回去后,他当即命人唤来了自己的两位学生——刘晔、马钧。

向他们交待好乐松的打算后,徐岳不忘嘱托道:“这是对你们有很大好处的事情。子扬我是放心的,素有胆略,只需如平日一般便好。但德衡切记,若是急迫间说不出话来,不如闭嘴,亦可写于纸上。好了,你们且去吧,别让祭酒等急了。”

“多谢文学教诲!”刘晔拜道。

“多多…多谢文…文学,钧…去也。”

一旁的刘晔瞧出徐岳对马钧的担忧,补充道:“文学放心,弟子一定会留心看顾德衡。”

“好,去吧!”徐岳只能暂时放下了心,他素来听闻天子宽以待人,希望不会计较马钧的口吃。

拜别了徐岳,去找乐松的路上,刘晔对马钧说道:“待会无论如何,德衡你莫要紧张才好。”

马钧听了,有些羡慕地看着一脸云淡风轻的刘晔,忍不住说道:“子…子扬,我,我现…现在已经紧…紧张了。”

刘晔:……

“那除非关键时候,否则便少开口吧。开口也少说两句。”

“好!”

……

“你们二位都是我门学在各郡国的鸿都文学专门举荐上来的佼佼者,天资便是放在整个门学之中,也是数一数二的。昔日,门学各科任由你们去学,如今,是验证你们所学的时候了!”乐松打量着刘晔和马钧,心中甚是满意。

这两位不仅有文学功底,还有在动手方面的才能,同时也不排斥被时人视作是奇技淫巧的事物。可谓是天生的鸿都门学弟子圣体了。

他不忘询问马钧:“德衡近期一直在研究如何改良织机,如今可有成效了?”

马钧摇了摇头:“还…还未。”

乐松有些失望,但旋即又笑道:“无妨,有你在毕常侍翻车的基础上改良的龙骨水车,还有你们两人前段时间一起研究完成的投石车,虽然最终还没来得及派上用场朝廷大军就已经凯旋了,但这两样成果已经足矣。”

随后,乐松又对刘晔说道:“子扬在我门学中多科成绩优异,若蒙陛下召见,德衡不善口才,子扬在旁协助。须知我门学上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听到乐松说的似乎藏着些许深意的话,刘晔拜道:“谨遵祭酒教诲!”

等到鸿都门学之中焕然一新,天子终于来了。

先天子一步的是负责戍卫的羽林郎们,乐松则带着一众文学们出门迎驾,在文学们身后,跟着一小部分算是学有所成的门学学生,其中为首的便是刘晔和马钧了,毕竟门学逐年增加,不可能全都到门口迎接。

此时,刘辩仍在来的路上。

“近年来鸿都门学发展迅速,公尽心尽力,朕都看在眼中啊!”刘辩拉着自家岳父大人与自己同乘一车,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若非有公在,鸿都门学不可能在短短数年之内恢复昔日的盛况。放眼望去,即便是数千年之后,后世的人们谈起如今的教育伟业,也一定会想到公啊!”

让蔡邕来当太常,管教育,可谓是管对了。

但被皇帝这么夸赞的蔡邕却没有这么开心。

尽管鸿都门学在他的支持下发展的火热,已经逐步恢复了先帝时最鼎盛时期的各个郡国都有负责招生等工作的文学,但他委实不确定这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

本质上来说,蔡邕虽然善琴、善书法,但他依旧是个传统的士大夫,认为这些只是小道。

可同时,他不得不承认的是,农科、医科、器科等,近年来的的确确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无论是改进农具、推广新的耕种方法和好种子、还是为需要的百姓提供急需的医者,都说明了鸿都门学发展壮大的好处。

所以蔡邕心中颇有一种现实和理想差距的冲突的纠结。

但这并不影响作为太常卿的蔡邕继续支持鸿都门学,表现出来,便是蔡邕面对刘辩的夸赞,本能地推托道:“论起功绩,还得是各科文学以及已经出师并在各处奔走的农科、医科学生。还有门学祭酒,臣昔日原以为他是个只会溜须拍马的奸佞,后来发现其为了门学尽心尽力,却是臣看走了眼,误会了他。”

刘辩:……

“公何必过谦?但凡公稍微偏颇一点,鸿都门学便发展不到如今的程度。”

他愈发觉得让蔡邕当太常,管教育是个正确的选择了,而且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说话间,他们已经抵达了鸿都门学。

刘辩首先看向了文学们所在,华佗已经辞去了文学的职位,张仲景依旧留在南方研究草药,如今担任医科文学的是华佗的两个弟子樊阿和吴普,而华佗本人,则又开了医馆,就连刘协都伪装身份跑去帮忙了。

至于农科文学由枣祗变成了韩浩,更是在数年前便发生的事情了。

一代新人换旧人,不管是朝堂、民间、还是门学,更替都在悄然之中完成。

“乐卿,方才朕与蔡公闲谈之际,蔡公还曾夸赞你为鸿都门学尽心尽力,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