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好皇帝不断家务事(二更三更九十万和九十一...)(1 / 2)

而对于大明朝臣来说,张士诚夫妇二人惨烈还是壮烈并不重要,也不关心。他们需要非常冷静地评估这件事对大明朝堂的影响。

当然,他们没有一个人认为张士信不该死。张士信死的时候,很多大明将领都喝了一大坛酒偷偷庆祝。

谁愿意和张士信那个恶心家伙共事啊?!

只是张士信确实是打下平江城的第一功臣(想起这件事,大明将领更加恶心,更加认为张士信该死),刘氏刺死张士信虽然痛快,但他们在朝堂上只能站在正确的一方,不能快意恩仇。

不过他们也不想如张家的愿,折辱这个替他们除掉了一个恶心同僚的刚烈女子。所以他们折中建议,为刘氏另外安葬。

陈标之前说,他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事,但事就一定要按照正确的做吗?

朱元璋是陈标他爹,在任性程度上,他是妥妥的大陈标。

刘氏杀了大明的功臣固然不对,但我觉得很痛快,所以就想满足刘氏的愿望,让她和张士诚合葬。

至于张士诚心里怎么想,他还能从坟墓里爬出来找我算账不成?

我连活着的张士诚都不怕,还怕一具被我逼得自杀的张士诚尸体?

于是朱元璋下旨,张士诚本想将刘氏和幼子托付给张士信,张士信和刘氏商议之时却试图对刘氏图谋不轨。刘氏反抗时不小心将张士信杀死,自己也已经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一命抵一命,够了。

张士诚和刘氏伉俪情深,理应合葬;张士信和刘氏之事乃是张士诚家事,清官难断家务事,好皇帝也难断家务事,他就不管了,让张士诚自己去处理。

张士诚、张士信和刘氏同去了地下,现在肯定已经团聚。张士诚一定能处理好他的家务事,就不用大明朝廷担心了。

于是,朱元璋追封张士诚为吴国公,刘氏为吴国公夫人,张士信仍旧是那个归义伯爵位;张士诚与刘氏合葬主墓,张士信陪葬一旁,不单设陵墓。

朱元璋假哽咽道:“三人葬在一处,定能很快在九泉下相遇。要弟弟还是要夫人,让张士诚自己选吧。”

朱元璋圣旨一下,所有人脑袋里都只有两个字,“离谱”!

陈标也目瞪口呆:“皇上、皇上他……”

宋濂道:“皇上应该和我等商量,好歹将圣旨润色一番。”

王袆耸肩:“习惯就好。我倒是认为很解气。”

叶琛扶额:“陛下总爱给史官增加难度。”

陈标细思之后,道:“其实也没什么。现在天下平定,基本不会再有什么降将了。皇上觉得痛快,一点小事而已,由着他呗。再者,刘氏能与张士诚合葬,安抚了张士诚旧将。说不准皇上一时痛快,才是利益最大的选择。”

好吧,太子居然也这么想?利益……唉,也行。

其实不行也得行。朱元璋都下了圣旨了,他们还能怎么办?

宋濂叹气:“主公已经当了皇上,事事仍旧以利益为先,这不太好啊。”

陈标摇头:“正因为当了皇帝,主公才能应该事事以利益优先。以主公的性子,他的利益就是大明的利益,大明的利益就是百姓的利益。为了大明和大明的百姓的利益,他不能是端方君子,道德完人。道德圣君无法治理好一个国家。”

别说宋濂,连其他文人都皱起了眉头。

若不是他们相信陈标的品性,现在已经骂人了。

陈标知道他们不能理解。他本想打个哈哈糊弄过去,但哪知道朱元璋推门进来。

“标儿,你这话做何解?”朱元璋立刻挤到陈标身边坐下。

陈英面无表情拖来一张椅子,请皇帝另坐。朱元璋连个眼神都不肯给他忠诚的义子,就是要挤标儿。

陈标道:“去去去,这么多椅子,你挤我干什么?爹,你怎么又偷听!”

朱元璋理直气壮:“我回我自己家,怎么能叫偷听?快说,别打岔。你看,先生们也很好奇。”

陈标先让站在朱元璋身后充当护卫的陈英坐下,才道:“帝王唯一的目的就是治理好这个国家,但国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每个人的利益都不同。资源调配过程中,难免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若事事讲道德,这国家就没办法治理了。”

陈标开始举例子:“比如,西汉迁六国豪强守陵,对国家和百姓而言当然很好,但对于六国豪强而言呢?豪强又不一定全是坏人,可能有乐善好施的道德君子。皇帝将他们迁离家乡,这算有道德吗?”

陈标见众人沉思,又道:“再比如,历朝历代改革。皇帝用能臣改革,待改革结束之后为平息民怨,杀了或者贬了这个无辜能臣,但已经更改的制度不变。这肯定不道德,但你们能想到更道德的办法来规避国家损失吗?”

朱元璋眉头紧锁。

陈标沉默了许久,又道:“还有……爹,你知道王朝末期土地兼并严重的事,其实百姓失地,除了土地兼并,还有一个大问题,就是盛世的人口太多了。”

朱元璋问道:“盛世人口多是好事啊!”

陈标苦笑:“好?哪里好?土地就这么多,土地的产出就这么多,多出的人口怎么养?就算是历史中所有的明君齐聚一堂,也解决不了这自然规律啊!”

这个道理很简单,但在没有人说破之前,没有人想过。

就像是一条最简单的数学定律,知道怎么推导之后连小学生都会证明。但摸索出这条简单的证明只会是天才的灵光一闪。

陈标提出这件事后,众人眼前好像被一道光亮破开了云雾,顿时眼界开阔。

叶铮猛地站起来,来回踱步:“是这样,原来是这样!盛极必衰,原来是这样,是这样啊!”

王朝总会盛极必衰,是昏君?是奸臣?是王朝气运渐渐衰退?

都有。

但最根本的原因是百姓活不下去。

贵族会越生越多,平民百姓也会越生越多;贵族抢夺平民的百姓,平民活不下去就揭竿而起,然后死一批人,势力重新洗牌。

盛极必衰,合久必分。

养不活这么多人啊。

解决办法有吗?有。但那办法需要王朝极高的号召力和执行能力,封建王朝不可能做到。

那封建王朝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朱元璋咬着牙,牙齿磨得嘎吱嘎之响:“打仗!打下更广阔的领土!”

所有人心中一颤。

他们脑海中想到的唯一办法也是打仗。打仗不仅能获得更多的土地,还能死一大批士兵,减少人口压力。

他们再想史书中的中兴,基本都是打完一次大战争后出现。

“这道德吗?不道德。”陈标的语气很冷漠,一种仿佛高高在上的旁观者的冷漠。

朱元璋低着头,眉头皱得很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