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95章 论薪火相传的浪漫(1 / 2)

诸葛亮的木牛流马,据考古学家考证,可能是独轮车相似的便于在山间小道上行驶的小板车。

但因为诸葛亮本人在历史中有诸多神话传说,他许多行为和发明都被神化,所以后世记载诸葛亮的木牛流马时,多称这种小车不需要人力推动就能自己行驶。

古代的科学家们明知道不可能,也想尽办法复刻传说版本的木牛流马。这些执着,大概就是科学家们共有的浪漫。

燕肃也一样。

燕肃在数学和机械上都非常厉害。他从古籍中寻找资料复制的指南车和记里鼓车,说是复制,但指南车和记里鼓车在史书中就只有一行简略的记载。

这“复制”过程,相当于你在小说里看到“电脑很好使”的描述,然后手搓了一台电脑出来,完全是古人谦虚的说法,其实就是自己将已经失传的东西,重新发明创造出来。

指南车不是安装了指南针的马车,而是通过差速齿轮原理,让小人的手一直指向南方;记里鼓车也是通过一套齿轮组,在行驶的时候自动计算距离,每行驶一里小人敲鼓,行驶十里敲铃铛。

二者的本质是一套复杂的数学模型。

具体原理在这里不赘述,只能说懂的已经懂了,不懂的就算在这里粘贴一整篇论文,还是看不懂。

燕肃是宋真宗和宋仁宗两朝元老。他试图“复原”传说版本的木牛流马,有一个现实的原因,就是北宋的军事太拉胯了。

燕肃晚年,正是宋仁宗执政时期。

宋仁宗时期西夏称帝,宋仁宗对其三次大战皆以失败告终。宋仁宗送给西夏大量“岁币”,换得西夏对北宋称臣,勉强保住了北宋的脸面。

除此之外,北宋的大敌大辽也虎视眈眈,北宋也要送给大辽许多岁币。

宋仁宗十分惧怕大辽,惧怕到试图让黄河改道成为阻挡契丹的天险。这就是臭名昭彰的“三易回河”起始,“六塔河决堤”事件。

“六塔河决堤”事件的前因是宋仁宗想要把黄河水引入一条小小的六塔河内,以“契丹不能南侵矣”。

六塔河工程刚开始,就已经发生多次小型水患。作为一线负责人的河北转运使周沆上奏,六塔河“分大河之水不十分之三,滨水之民丧业者已三万户”。

周沆断言,若六塔河分水工程继续执行下去,“齐、博、德、棣、滨五州之民皆为鱼鼈食矣”。

但在北宋君臣看来,这些牺牲都是值得的。

之后六塔河工程完成,黄河果然漫出堤坝,冲毁了河北最富饶的地区,无数百姓流离失所。

“滨、棣、德、博与齐州之界,咸被其害”。史书中短短一句记载,是多少无辜枉死百姓鬼魂在嚎哭?

那之后,黄河生态系统坏了,后续两任皇帝继续治水。宋神宗试图让黄河老老实实按照改道的河道流下去,宋哲宗试图让黄河回原来的河道,皆失败,让黄河成为元、明、清三朝的心腹大患,也给河北留下了可怕的“黄泛区”。

自此,北方最繁华的经济区域被摧毁,王朝的经济中心渐渐转移到南方。

若说宋神宗和宋哲宗两朝君臣是蠢比坏多,宋仁宗君臣就不愧“仁”之名,也不愧为文人们吹嘘的“守成贤主”,“嘉祐之治”了。

燕肃作为科学家,自然清楚地看到强行让黄河改道六塔河的弊端。

在他生前,宋仁宗当时也还年轻,还有励精图治,打败大辽的信心,虽然曾提起让黄河改道的事,并没有下定决心。但燕肃仍旧为此深深痛心。

皇帝和大臣惧怕契丹人的铁骑,居然会想出毁掉半个河北这么可怕的事。如果大宋军事力量强大起来,就不会有这种丧尽天良的事了吧?

大宋对契丹的劣势在于马匹稀少。

骑兵对步兵的战略优势太大,直到岳飞训练出了一支纪律严明,骑兵冲上来也不退缩的铁军,才挽回宋朝兵种的劣势。

燕肃心想,如果真的有不靠人力和畜力,自动就能行走的机械,是不是取代骑兵,弥补大宋兵种的劣势?

古代的一种重型兵器叫做“战车”。“战车”就像是古代畜力版本的坦克,撞上去没人抵挡得住。

但大宋没有马。

燕肃晚年将几乎所有精力都投入一个虚无缥缈的“木牛流马”传说中,希望用木牛流马替代马匹,驾驶战车,对抗大辽和西夏的骑兵。

燕肃的这些思想,都在手稿中细碎地阐述。

陈标从字里行间读到燕肃的痛苦和幻想,视线不知不觉模糊了。

燕肃不知道,他死后十几年后,宋仁宗决意让黄河改道,他的担忧成真。

这份手稿是一个负责任的士大夫,将所有希望都压在了自己的研究中,所凝结出的心血结晶。

怪不得燕肃在临死时唯一的遗言就是希望有人能继续这个研究。

陈标站起来退后了几步,把眼泪擦干,情绪稳定下来之后,才继续翻阅燕肃的手稿。

他担心眼泪滴落,会毁掉燕肃的手稿。

手稿很老旧。陈标一边看,一边尽可能地誊抄手稿中的内容。

燕乾见陈标拿着奇怪的工具,将手稿中那些精细的画稿一一复制到新的纸上上,惊得大气都不敢出。

标儿果然看得懂图纸!

燕家人曾经想过把祖先的手稿多复制几份保存。但文字可以誊抄,最重要的图纸他们却无能为力。

这类工具图,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如果不是懂得其中原理的人,所复制的图也就只是个大概的模样,不可能复原祖先手稿中的机械。

标儿只看了几眼,就能埋头自己描绘,肯定是看懂了才会如此迅速!

陈标不是工科生,但高考和高等数学把许多知识强硬地塞进学生的脑子里。他的金手指又是记忆强化,曾经牢记过的东西都会保存在记忆殿堂,可供他翻阅。

如今高考和大学考试,很喜欢用华夏古代的发明创造当题干。陈标做过关于指南车和记里鼓车的数学题,所以对这一套自动齿轮装置还算了解,勉强看懂了燕肃的设计意图。

但他毕竟不是工科生,没学过机械设计,越看脑壳越疼。

若不是陪客户玩机械玩赛车等的时候需要自己手动改造机械,以便于向客户吹牛逼,展现自己和客户是“同类人”,陈标就算有理论知识,也看不懂这些机械构造。

只一遍,不可能看懂一个伟大科学家的心血结晶。

陈标先把文字部分和简单的图纸誊抄了一部分,勉强弄懂了燕肃的意图,然后召集工匠们一同研究这份手稿。

工匠们看不懂手稿中的计算内容,但能通过经验猜测图纸中机械的用法。

经过陈标和工匠持续一月的研究,他们得出了一个结论。

燕肃已经制造出一个“牵一发动全身”的能自动行走的机械,但这个机械有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这个机械不用人力和畜力驱使,就要用其他动力驱使;

第二个问题,有些机械零件太过精细,运转一部分时间造成磨损之后,机械功能就会衰减,这和指南车、记里鼓车一样。

第一个问题,燕肃已经找到了解决方法。

他从烧开水中获得灵感,试图用“燃烧”和“蒸汽”来获得动能。

但他还未实践就已经重病,只留下了这一个天马行空的构想。

陈标捧着燕肃最后一张潦草的手稿,双手不断颤抖。

燕肃最后已经无法起身,自然无法实验。

他只能将自己脑海中的想法画成图,用科学的计算,来空想一个不需要人力和畜力的“动能机”。

燕肃将其称之为“木牛流马的心脏”。

燕肃在图纸最后写道,这个理论上的“心脏”需要更多的数据和更多的实践,而且可能还需要新的计算方法。

不知道后来者是否有大才出现,补全这一颗“心脏”,将他的空想变成现实。

燕肃在图纸上写了两句诗,诗句文字已经模糊。但陈标能猜到他想写什么。

燕肃的想法,大概和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中一样,“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帮他实现遗愿。

“公子,这个心脏,这个心脏真的有可能做出来吗?”

为首的工匠痴痴地看着图纸。

所有的工匠脸上都带着狂热的表情。经过这么多年,他们已经明白,只要公子说能做出来的东西,哪怕再匪夷所思,都能一定能做出来。

陈标想抑制住双手的颤抖,但不但没能抑制住,连声音都开始颤抖了。

“能。这个心脏,还有个名字。”

“蒸汽机和内燃机。”

内燃机和蒸汽机的动能原理都是“烧开水”。蒸汽机是通过烧热水的活塞运动供能,内燃机是通过燃料本身的剧烈燃烧产生气体供能。

燕肃所预想的是蒸汽机,但他的“木牛流马”需要的是内燃机。这就是他设计“心脏”后,迟迟无法突破困境的原因。

燕肃已经找到了替代人力畜力的办法,但他当时想到的办法并不适合他所制造的精密机械。

但燕肃认为自己的思路没有错。他试图减小蒸汽机的体积,一直没能成功。

他在病床上的时候,改变思路,准备从燃料入手,寻找能燃烧后直接产生气体的燃料,这样就可以减少烧开水的步骤,让燃料直接变成“开水”。

这就是内燃机的原理了。

可惜,上天给燕肃的时间太少了。当他想到了这个办法的时候,他已经大限将至。

悠悠苍天,何薄于我?

陈标也在感叹,悠悠苍天,何薄于大宋,何薄于华夏?